“2016國際開放物聯技術與標準峰會暨W3C萬維物聯網興趣組會議”7月11日-14日在北京唯實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舉辦。飛象網作為直播媒體將對會議做全程報道。直播內容:

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
劉韻潔:各位專家大家好!很高興有個機會跟大家交流。我給大家報告的是物聯網推動未來網絡發(fā)展,這樣一個演講的內容。
因為物聯網發(fā)展存在著巨大的市場,到2020年有500億臺設備要通過互聯網進行互聯,(英文)預測2020年物聯網將培育1.9萬億美元的市場規(guī)模,這個市場規(guī)模是包括醫(yī)療、制造業(yè),包括能源各行各業(yè)跟實體經濟非常密切。
大家都知道,物聯網跟可穿戴設備有非常密切的關系。首先介紹一下在醫(yī)療方面,在醫(yī)療方面可穿戴設備從2012年10月份到2013年4月份,平均每個月,用可穿戴設備,這個信息量增加2倍。大家都預測,將來的手機都可以成為每一個人的醫(yī)生,都可以測量你的血壓、血糖,很多東西都可以得到廣泛的應用。
在醫(yī)療領域,在物聯網方面,這個市場非常巨大,美國醫(yī)療領域占GDP17%,但是中國只占到5%,全世界平均是10%,我們還有5%的巨大的差距。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這方面的空間會很大。麥肯錫預測到2020年,關于保健的開銷大概有1萬億美元的市場空間。但是這些東西用了以后,我們很多可穿戴設備,但是大家對自己的健康,對自己的醫(yī)療幫助還不是很大,最重要的,我們覺得需要用一些新的,比如說大數據的技術,能不能對我們的健康,通過可穿戴的設備,對我們醫(yī)療有所幫助。我們從美國引進的一個團隊,在醫(yī)療大數據方面做的非常有成效,他就在ICU病房,通過大數據的分析結果,他原來的死亡率是27%,通過大數據的分析、干預,降到8%,這是第一次通過人工智能得到一個結果,這個結果在世界最頂級的醫(yī)學雜志,新英格蘭的雜志上得到發(fā)表,而且這樣一個結果,在常見病方面,在美國對46萬人,包括你的血糖,你的血脂這些方面,高血壓,還有慢阻肺這些方面來進行大數據的分析,也取得非常好的結果,但是這些結果,我們在中國準備大力的去用這樣一些大數據的模型來進行推廣,比如說協和醫(yī)院各個方面,準備今年在100多家醫(yī)院,對ICU的病房,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,很多地方對老年人的健康,也通過這個來進行分析。我們在醫(yī)療領域就會得到更進一步的,對物聯網的應用得到更大的推廣。
物聯網的應用很重要的領域,除了醫(yī)療以外就是工業(yè)、制造業(yè)、實體經濟,這個方面物聯網的應用也是非常巨大的發(fā)展空間,這個發(fā)展空間就對網絡,對我們現在的互聯網提出一些新的要求,促進了互聯網的變革。大家都知道,互聯網發(fā)展到現在大概40多年,基本是分兩個階段,前20年基本上是在學術界只是一個計算機之間的互聯,自從1990年萬維網發(fā)明以后,開始得到蓬勃的發(fā)展,可以說對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。但是在目前來講,物聯網開始進入實體經濟,因為以前20年基本是在消費領域,物聯網發(fā)揮巨大的作用,在實體經濟里面,它剛剛開始,比如說工業(yè)互聯網、能源互聯網,車聯網,包括物聯網這些應用,應該說是剛剛開始。應該說中國提出了互聯網+也好,中國制造2025也好,實際上這個提法跟國際完全是一脈相承的,我們叫互聯網+,美國叫工業(yè)互聯網,德國叫工業(yè)4.0,英國叫英國制造2050,日本人叫機器人戰(zhàn)略,這是一個全球都在關注的領域,為什么?就是因為這次金融危機發(fā)現,原來重金融輕工業(yè)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問題。發(fā)達國家把流失的制造業(yè)想重新搞回來,發(fā)展中國家制造業(yè)面臨著流出,面臨著轉型,共同找到的一個辦法就是互聯網,不管是發(fā)達國家,還是發(fā)展中國家,都是想通過互聯網,通過跟實體經濟融合來解決生產效率的問題,大家都在搶占這個制高點。這個領域在中國,互聯網經濟在GDP的比例,2013年的時候,中國第一次達到4.4%,比美國的4.3%要高,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變化。
麥肯錫預測在未來10中,中國互聯網經濟占GDP的比例大概是7%到22%,大家想一想,中國的GDP10多萬億美元的這樣一個大的東西,占7%也好,占10%也好,多大的一個發(fā)展空間。這個領域要把它做好,最重要的是工業(yè)互聯網,我們現在的互聯網能不能滿足要求?在安全性、可靠性方面,在試驗方面、服務等級方面,大家知道滿足不了現在這樣的要求。為什么?比如說工業(yè)4.0,它要解決什么問題?它要把整個產業(yè)價值鏈,全球的產業(yè)價值鏈能夠智能的聯系在一起,它要解決視域和空域(音)的問題,大家知道義烏的小產品非常興旺發(fā)達,因為它都在一起,不可能把產業(yè)都集中在一起,通過互聯網使得大家都在一起,這樣降低成本,互聯網就需要解決產業(yè)之間的互聯互通,另外就是縱向的整合,通過IT的技術,通過智能化的技術,提升企業(yè)的智能化生產的水平。
西門子有一個企業(yè),這個例子非常成功,通過這樣一個技術改造以后,他只用了四分之一的人,他的產量提高了8倍,可以24小時的定制化的、個性化的給每個人進行定量化的生產,個性化的生產,而且服務質量達到4個9以上。
美國的GE公司,建立了全球的工業(yè)互聯網的研發(fā)中心,另外未來投入15億B美金,在這個領域方面進行研究,而且跟IBM、思科、英特爾成立這樣的聯盟,在中國這個領域也有非常大的發(fā)展空間。麥肯錫預測中國在生產效率方面的空間有多大?他預測有5.6萬億美元的空間,中國生產效率是世界經合組織,平均水平的效率只有15%到30%,這么大的空間,他預測大概未來十幾年,大概有5.6萬億美金的空間。從金融危機以后,生產效率不但沒有提高,而且在下降。美聯儲的葉侖(音)女士最近也非常關注世界的生產效率下降的問題,所以這個問題,對中國來講,這個空間是非常巨大的。
另外就是能源互聯網,我們中國也有叫智慧能源,它是風能、太陽能分布式的,這些東西怎么跟它互聯?怎么產生它的效率?那只有互聯網。大家想一想,傳統(tǒng)的互聯網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?大家肯定說是有問題的。其中一個例子,德國一個鋼廠,因為采用了這樣一個網絡的東西,突然一天整個的煉鋼爐癱瘓,就是因為網絡的安全帶來的損壞。美國對這個問題制訂了一系列的標準和法律,尤其是電力、通訊、金融這些領域制訂了一系列安全的法規(guī),但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網絡上去解決問題。
為了滿足這樣的問題,未來網絡成為全球關注的一個制高點,包括美國、歐盟、日本、韓國,都在未來網絡方面,在加緊開發(fā),而且建立國家級的實驗環(huán)境,產業(yè)界標準化組織這些方面都在發(fā)力。
這個就是全球的一些具體的情況。我想具體介紹一下,美國AT&T的案例,美國AT&T是一個傳統(tǒng)的電信運營商,它預計到2020年,整個的網絡要發(fā)生很大的變化。它的變化的根據是什么?就是把傳統(tǒng)的網絡,通過新的技術架構,通過云的架構來解決,剛才提出的對網絡的一些挑戰(zhàn)。
他大概的計劃,到2020年,大概75%的傳統(tǒng)的業(yè)務量,都要用新的網絡架構來提供。2015年計劃是5%的業(yè)務量,到年底是5.7%,今年預計是30%的業(yè)務量,都要用新的網絡架構來做,因為他整個網絡架構變了,現在整個員工進行轉型、進行培訓,要求他的員工每個禮拜,要有10到15個小時,要對新的技術、軟件的技術、IT的技術進行再學習、再培訓,而且他今年5月16號宣布,28萬員工在未來5中,要裁員30%,就是要裁員8萬多員工,就是因為新的技術架構以后,用不了那么多人,另外有一些不適合變革的人,自然而然就要被淘汰。他聯合了1000多家企業(yè),跟他來共同完成這樣一個工作。
除了AT&T以外,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,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谷歌,大家知道,谷歌這個公司,它是一個互聯網公司,但是它現在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大的數據中心,要利用新的架構來建設一個全球的新的架構的互聯網,它是一個互聯網公司,為什么要建全球的互聯網?它的理由很簡單。因為所有的運營商的網絡滿足不了它的要求,滿足不了它對實驗的要求,滿足不了它對可靠性的要求,所以它自己要建一個網,當然這個是對所有的運營商,都是一個很大的刺激,所以現在國外的運營商和中國的運營商,也都紛紛像AT&T那樣改變自己的網絡。
我下面談一談我們對未來網絡的一些想法。
驅動未來網絡的發(fā)展,有安全的問題,有擴展性的問題,有5G的問題,有大數據分析的問題,有云的業(yè)務的問題,很重要的就是互聯網在驅動未來網絡的發(fā)展。
這些業(yè)務的驅動,對網絡的要求就是要簡單、要開放、要可擴展,當然要安全可靠,另外就是要融合。它要跟傳統(tǒng)的互聯網技術,一定要融合,否則傳統(tǒng)的互聯網再好的技術,也沒有空間。
最重要的標準就是這個網絡要能夠高效靈活的,調控物理網絡資源和信息資源。我們都忽略的信息內容資源的高效靈活的互動,我們制訂了一個SCN,服務定制網絡的架構。我們定義這樣的架構,受到了運輸系動的啟發(fā)。大家知道,我們現在有普通的馬路,還有高速公路,有普通火車,也有高鐵,有航運,還有海運,大家根據自己的選擇,可以靈活選擇,但是我們的互聯網能不能做到這一點?做不到。我們的互聯網只是普通馬路,沒法開高速公路,也沒法開高鐵,也沒法開航空。我們根據這樣的情況,制訂了這樣的架構。大家都可以看到,這樣一個架構,中間就是一個SCN的架構,就是要對網絡的物理資源能夠智能的調控,我們又建了一個功能模塊,對信息資源的部署、調控,能夠智能的進行。另外加了大數據的一個分析模塊,利用大數據的思想,對網絡進行測量感知,來支撐網絡能源的調度。
根據這樣的架構開發(fā)出相關的設備,而且這些設備在全國26個城市建立了這樣一個試驗網,這個試驗網跟普通的網絡有什么不一樣?我們普通的互聯網,如果是普通馬路,我們這個網絡就可以試一試的開通出高速公路,開通出高鐵,開通出航空。我們在這個網上已經有80個團隊的項目進行驗證。
我們這個成果,國外專家跟我們一起聯合設計,共同來合作這個事情,也得到了他們很多的肯定。
下面我就簡單匯報一下,最后一部分,關于未來網中國的實驗設施。每個國家都在建國家級的網絡的試驗窗。2013年2月份,國務院8號文件,把未來網絡作為重大科學工程已經發(fā)布,現在中國已經開始在實施這個過程,有江蘇未來網絡創(chuàng)新研究院,它們在牽頭負責這個工程,CNTC也是我們理事單位之一。
這個工作做的工作,大概準備做這樣一些試驗。因為現在互聯網的變革,主要是架構的變革,以數據中心云架構的網絡,是未來網重要的變化內容。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判斷?現在互聯網的流量,原來都是從運營商的互聯網之間來轉接跨域的流量,現在發(fā)現這個流量已經發(fā)生了變化,大家都是以數據中心為核心,這是一個重要的發(fā)展趨勢。將來這個架構,全國有數據中心,省有數據中心,城市有數據中心,而且這些數據中心,就像谷歌的網一樣,能夠通過DCI互聯互通起來。
這個互聯互通也有一個變化的趨勢,這個應用逐步從全國向省,然后向城市,向邊緣遷移,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遷移?就是因為這樣的遷移,使得用戶可以更方便、更快捷的得到他需要的服務。要做好這樣的遷移,很重要的就是開源的網絡操作系統(tǒng),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(zhàn)。因為這個網要做得很大,就解決東西向的問題,我們在這方面在開放交換協議,在ONOS方面做一些東西,而且利用這樣的網絡,我們跟美國斯坦福大學,在中國開展一個開源的上游的網絡操作系統(tǒng)(10:26音),希望在中國首先試用起來。這個就是斯坦福大學的一個負責人谷爾(音)先生在跟我們一起交流。
另外就是4K、8K超高清的視頻業(yè)務,包括VR、AR,這樣的網絡,傳統(tǒng)的互聯網肯定是無法實現的,就準備用新的網絡去驗證。另外是5G的核心網,用新的網絡架構來做。
另外是天地一體化網絡,地網怎么做,天網怎么去控制,我們在這個平臺上要進行試驗。
在這些領域中,對中國網絡的彎道超車也好,我們發(fā)展也好,是一個難得的機遇;ヂ摼W大家都知道,有一個美得卡福(音)定律,互聯網的價值和網絡借鑒的數平方成正比(10:27音),也可以跟網絡用戶數成正比,中國的用戶數是等于我們的用戶數,是美國互聯網用戶數的2.5倍,全球最大的互聯網,中國互聯網的問題有它的特殊性,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了,對我們中國的發(fā)展就會做出相應的貢獻。但是為這個事情,國家制訂了一個重大科學工程,也在制訂天地一體化網絡,而且每個地方,除了江蘇省以外,現在北京市、青島、深圳、珠海,很多城市都在建立未來網絡的中心。應該說物聯網和產業(yè)互聯網是非常巨大的一個發(fā)展的機會,應該說比消費領域的價值更大,是更大的一片藍海。但這里邊就需要我們方方面面的挑戰(zhàn),尤其在網絡方面,如果我們不滿足這樣一個要求,就會制約物聯網和產業(yè)互聯網的發(fā)展,這就要求我們在一些核心技術方面,大家能夠共同把它做好各自的工作,這里面更重要的創(chuàng)造一些好的機制,吸引一些高端的人才,共同來努力。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,一定會抓住這樣的機會,我的報告到此,謝謝大家!
主持人:劉院士留步,下面有沒有什么專家有問題?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答疑。
提問:美國在十幾年前曾經也有過工業(yè)化,基尼(音)的一個網絡的計劃,就是要替代互聯網,增加物聯網實施的功能,那個失敗了。中國是國家戰(zhàn)略,您的這個規(guī)劃,我相信會成功的。我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這個推向全球,或者說跟全球連接?
劉韻潔:美國基尼(音)也不能說是失敗,也不能說那么成功,基尼的發(fā)展還是有貢獻的。但是它為什么沒有大家期望的那么好?它只是在一些高校、研究機構提供科研,提供試驗。我們中國叫中國的網絡創(chuàng)新環(huán)境,因為我們重點是解決中國發(fā)展的問題。我們除了要對科研部門,這些大院提供科研的實驗,最重要的要為三大運營商,要對BAT,要對華為中心,要對產業(yè)界,要為他們服務。比如說我就舉一個例子,4K、8K、VR、AR,這些應用、這些試驗,大家都知道,互聯網將來80%都是視頻業(yè)務,而且這個視頻業(yè)務都是4K、8K的業(yè)務,中國馬上要全面推開這個業(yè)務,我們現在互聯網用OTT的方式,現在能提供嗎?提供不了。如果只靠運營商的IPTV(音)的方式這個發(fā)展是火不起來的,只有OTT的方式才能火起來。但是所有的互聯網公司,利用傳統(tǒng)的互聯網,能提供4K、8K的業(yè)務嗎?提供不了。怎么做?我們覺得通過這樣的試驗網,把它驗證成功了,如果可以,運營商也好,設備廠家也好,都可以去做,尤其是物聯網,產業(yè)互聯網,都通過這個方面進行試驗,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,我們在論證這個項目的時候,大家也都舉了很多例子,說會不會成功,我們是非常有信心的,會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