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歪道道
iPhone 8系列上市遇冷,是蘋果迄今為止遭遇的一次重創(chuàng)。為此,蘋果市值已經蒸發(fā)了500億美元,這相當于eBay、TJX、Northrop Grumman或福特汽車公司的全部身價。
隨著對蘋果“明日黃花”、“輝煌難續(xù)”的報道層出不窮地躍入人們視野。一時間所有的消息似乎都明確了一個方向:國產手機終于到了揚眉吐氣的時候。這也是很多熱衷打國產牌的人樂于見到和認同的。
但在國內手機行業(yè)一片喜慶、捷報頻傳的同時,所有人可以忽略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,那就是,蘋果作為當代智能手機的標桿,如今它陷于被動的局面,對于整個行業(yè)到底意味著什么?難道僅僅是蘋果自己的創(chuàng)新乏力?又或者真的是國產手機的春天?
國產機能超越蘋果?唯銷量論對蘋果不適用
從全球手機行業(yè)的宏觀角度來看,蘋果毫無疑問是智能機的先鋒,其他小分隊常常只能尾隨其后,這種格局相對持續(xù)了多年,即使在國產手機劇烈變化的時間內也沒能撼動蘋果的位置,目前依然如此。
理論上,如果把行業(yè)勢力簡單劃分為蘋果和其他的話,假設在最近幾年蘋果失勢,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發(fā)生根本性改變,拋開三星,蘋果被國產機趕超基本上只有兩種可能:
一則,齊頭并進之下,蘋果速度緩慢甚至后退,國產手機品牌超越蘋果,逐漸取代蘋果定義手機行業(yè)的關鍵地位。二則,蘋果基本停滯于某個水平線上,國產手機廠商漸漸趕上,與其站在了相同位置。但依舊無法超越他。
這兩種情況都代表著國產手機徹底擺脫蘋果的陰影,不過實際意義卻千差萬別。前者對國產機來講皆大歡喜,因為一旦其中有一個破除蘋果的神話,就很有可能誕生第二個超越蘋果的品牌。這是無數手機廠商的夢想。
后者是個相對保守的結果,但隱含的信息遠比趕上蘋果要令人心驚,因為這種狀況意味著整個行業(yè)長期陷入瓶頸期,甚至是達到了普遍意義上的極限,而蘋果是最早觸碰這個界限的一個。
以目前狂熱追捧國產手機的情形看,國人將希望寄托于第一種可能性,但就目前的形式來看,比較現實的恰恰是另一種。
這主要是因為在過度渲染蘋果和國產機的兩極市場表現下,我們對于差距總是產生一種錯覺,自以為超越蘋果只是時間上的事,但理性來看,如此情形更像是望山跑死馬,假象擾亂正常視野下的一廂情愿罷了,而且這個假象很可能來源于對唯銷量論的單一崇拜。
以華為為例,用戶對它的基本認知主要有民族品牌、僅次于蘋果的世界第三大手機廠商,也是最有可能超越蘋果的國產希望,而這些認知的主要依據又是什么呢?答案是銷量。甚至可以說放眼國內整個市場格局的變化,基本上都是以銷量論成敗,畢竟利潤、影響力以及未來前景,都是和銷量直接掛鉤,但是這種結論放在蘋果身上就相當不合適。
因為蘋果手機的利潤已經遠遠高出幾乎所有的手機品牌商。比如在過去的2016年,全球智能手機行業(yè)的總利潤為537億美元,而蘋果僅靠iPhone就拿走了其中的449億美元, 占到了整個行業(yè)利潤的79%。而蘋果iPhone在2016年的銷量是2.1億臺,在整個手機行業(yè)中的銷量占比為14.5%。蘋果iPhone的盈利能力之高可見一斑。
從這個層面上講,唯銷量論本質上只是一種除了蘋果之外的其他手機品牌的狂歡。蘋果雖然是所有智能手機品牌的敵人,但它真正的敵人只有自己。
系統(tǒng)是手機巨頭更迭的核心要素,而iOS難有敵手
如果銷量的差距只是國產機超越蘋果的第一道鴻溝,那么按照行業(yè)的利潤比例劃分,要想達成全面打敗蘋果的目標,毫不客氣地說,起碼還有四十九重關。
而蘋果的iOS生態(tài),對于諸多只擅長拼配置的國產手機來說,更加難以逾越;蛟S安卓系統(tǒng)的開放確實拯救了除蘋果之外的其他手機,但不可否認無論后期優(yōu)化達到何種水平,由于其開源的本質,還是和iOS系統(tǒng)差了很多,除非國產機能夠另行開發(fā)出一套體驗更佳的新系統(tǒng),要不然指望安卓徹底超越iOS基本無望。
當然很多人認為即使不依賴強于蘋果的系統(tǒng),國產機和三星還是憑借硬件性能提升和其它手段,從一窮二白的組裝機發(fā)展到成為蘋果的勁敵,未來未嘗不可通過自主芯片、攝像頭等元器件,走出一條硬件為王的道路,從而彎道超車。
就行業(yè)形勢來講,這點無異于異想天開,尤其是在軟件服務營收逐漸成為蘋果銷量下滑后的新亮點,去硬件化將變?yōu)橹刂兄氐那闆r下。而且智能手機系統(tǒng)在產品改革過程中的核心作用,似乎也決定了系統(tǒng)不被取代的情況下,蘋果很難僅僅被硬件打倒。
回顧手機行業(yè)的變遷,由功能機更迭為半智能機,再由半智能機升級為智能機,具體表現在手機廠商中,則是諾基亞取代了摩托羅拉,而蘋果為首的智能機更替掉了諾基亞,這種手機進化史的背后莫不都是以系統(tǒng)的變化作為基點。
比如諾基亞一步步挫敗摩托羅拉的過程中,塞班系統(tǒng)起到了決定性作用,并且憑借當時它十分出色的體驗,諾基亞得以統(tǒng)治新興的智能手機市場。而隨后打敗諾基亞的同樣是新一代的智能系統(tǒng),包括iOS系統(tǒng)和安卓系統(tǒng),前者孕育了蘋果封閉強大的生態(tài)鏈,后者逐漸成為最流行的操作系統(tǒng)從而逼得諾基亞放棄塞班。
系統(tǒng)的“改朝換代”直接催生了整個手機市場的巨大變革,這是近二十年來行業(yè)變動給外界最直觀的認知,由此看來,安卓如果無法超越iOS也就意味著搭載安卓系統(tǒng)的手機無法打敗蘋果。
除此之外,在這場軟件和硬件的潛在對抗中,不難發(fā)現,全球硬件制造巨頭頻頻衰退,而軟件公司的生命周期要長得多,最明顯的就是PC時代的惠普、戴爾等制造商和微軟、甲骨文等軟件公司。時至今日,即使是蘋果也出現了硬件告急、軟件支撐的趨勢,這似乎都在暗示單純拼硬件的公司難以長久。
而國產機現在基本上只能達到硬件性能上做文章的級別,之所以目前沒有明顯的不利跡象,或許只是因為仍舊處在硬件謀利的增長期內,但若是未來受到某種沖擊,恐怕首當其沖的并不是蘋果,而是國產品牌。
別高興太早,蘋果遇冷對整個行業(yè)來說不是好事
排除其它因素,客觀上講,在利潤、系統(tǒng)和體驗三方面,無論是三星還是一眾國產手機,都難以在短時間內超越蘋果,也就是說單純的銷量優(yōu)勝即使在未來幾年內發(fā)生,也不足以打得蘋果沒有還手之力。
在國產機保持一派你爭我斗、蒸蒸日上的表象下,加上愛國情懷的使然,普通消費者之所以覺得和蘋果的差距已經縮小到可以跨越的程度,主要原因在于,國產手機基本上能夠滿足用戶使用需求的情況下,加上在某些性能上確實做得相當極致,基于對自我選擇的認可和滿意,消費心理很難不傾向于我方,自然就會排斥蘋果。
而真正值得注意的是,蘋果作為整個手機行業(yè)的標桿和天花板,其目前的停滯期,極有可能也代表著整個行業(yè)的瓶頸:如今接連幾款產品都沒有出人意料的重大變革,但其他品牌卻依舊無法超越,這是否預示著蘋果已經觸及了智能手機創(chuàng)新的某條界限?
首先不能排除蘋果自身的局限。毋庸置疑,失去喬布斯之后,蘋果等同于損失了創(chuàng)新力的最重要來源,不過用戶對它的認知卻一直停留在顛覆者的角色,這種極高期望和庫克相對保守的產品設計已然形成沖突。簡單一點來講,世界上再無喬布斯,以對他的崇拜去標榜現有的蘋果,難免會有落差。
但拋開內因,其實可以發(fā)現智能手機行業(yè)的整體狀況才是限制蘋果的關鍵。
一方面,考慮到智能機萌芽和發(fā)展階段的不同,外界對智能機方方面面的了解肯定是逐層加深的,所以不像當初行業(yè)初興之時,能看懂未來方向的或許只有喬布斯或者說蘋果公司,F在做手機的比比皆是,基于現有技術推測出蘋果的改革方向,已經相對容易。這種情況之下,蘋果的創(chuàng)新感就被縮小了。
另一方面,在可預測的幾個導致手機產生重大變革方向中,幾乎都碰到了技術桎梏。比如人工智能、AR/VR、全息投影、電池續(xù)航、屏幕折疊等方面,牽扯的各個行業(yè)自身都還沒有進展,又何談應用于手機?
再看蘋果近幾年不斷申請的超前專利和為此收購的公司,目前很少有消息透露出重大突破,可見除了將現有的性能改善或是拋棄,蘋果也已經別無他法。
作為智能手機的指向標,一定程度上,蘋果乏力則預示著行業(yè)乏力。目前蘋果iPhone 8的遇冷,不難保證就是說明手機行業(yè)已經自上而下開始乏力,進入瓶頸期。這足以引起整個國產手機行業(yè)的警惕。
私心而論,國產手機若是能掀起智能機時代的又一次升級,自然是歡欣鼓舞的事,可僅憑現在的成就,還是不要高興太早,畢竟漫長瓶頸期考驗的是儲備實力,在這點上,我們還要追趕蘋果很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