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|必讀|視頻|專訪|運營|制造|監(jiān)管|大數(shù)據(jù)|物聯(lián)網(wǎng)|量子|元宇宙|博客|特約記者
手機|互聯(lián)網(wǎng)|IT|5G|光通信|人工智能|云計算|芯片報告|智慧城市|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|會展
首頁 >> 頭條固定一 >> 正文

手機沒能替代電腦,云既能提升體驗也將統(tǒng)治一切

2019年8月15日 07:40  CCTIME飛象網(wǎng)  作 者:魏德齡

飛象網(wǎng)訊(魏德齡/文)手機可以取代電腦成為核心設備嗎?這個在不少人心中的多年理想實際上已經幻滅,手機廠商對于手機擴展塢的功能已經做出了更改,擴展塢筆記本也早已成為回憶殺,構建一個基于云的“Work Together”生態(tài)既能提升當下粘性,也是布局未來的長久之選。

 

三星更改dex擴展塢功能

上周,三星下半年的旗艦機型Galaxy Note 10系列正式發(fā)布,除了手機本身的性能、產品功能的提升外,三星還從Galaxy Note 10系列開始,將原有DeX擴展塢的功能進行了修改,此前的DeX擴展塢在插入三星手機后,可以通過外接顯示器、鼠標、鍵盤外設的方式,來方便用戶使用電腦進行辦公。在新的DeX功能上,DeX擺脫了擴展塢功能,而是強調與電腦的協(xié)同,手機插入DeX后,可以通過USB-C連接Windows系統(tǒng)的電腦,電腦中會顯示出一個Note 10的迷你桌面窗口,用戶可以在這兩個窗口間進行文件的拖拽傳輸、查看手機上的通知,也可以用鼠標、鍵盤來操控Note 10手機中的Android應用。

實際上,使用拓展塢來讓手機成為運算核心,通過連接更大的顯示器,接入鼠標、鍵盤,從而使手機具備所謂移動辦公的能力其實由來已久。甚至在即將正式發(fā)布的Android Q系統(tǒng)中,也加入了支持擴展塢的簡易桌面模式,界面類似桌面版的Pixelbook ,底部有三個導航按鍵,頂部有通知欄。此前,在華為Mate 20上也同樣提供了電腦模式,用戶同樣可以使用Android系統(tǒng)中的應用,來臨時將手機以PC的方式來進行使用。

甚至,此前還有過不少的擴展塢筆記本產品出現(xiàn),例如摩托羅拉早在2011年就推出過Laptop筆記本拓展塢,可以將配套的摩托羅拉ME860的手機插入到筆記本背部的接口上,筆記本便可以顯示出一個單獨設計系統(tǒng)界面,從而實現(xiàn)利用手機的計算能力,在更大的屏幕、全尺寸鍵盤、觸摸板上操控的目的。

然而,這種單純讓手機與內置Android系統(tǒng)成為生產力工具的嘗試并不被消費者所認可。支持該狀態(tài)下的Android應用數(shù)量有限,同時還要實現(xiàn)與鍵盤、鼠標的良好適配,原有應用又是以觸控為主的交互設計,回到鼠標操控的方式后在交互上反而出現(xiàn)不便。另外,如果從成本上考慮,除拓展塢外,用戶還需要單獨配備顯示器、鍵盤、鼠標,負擔并沒有降低,便攜性也無從談起。這也造成了這類產品或功能,早已有之但又一直未見起色的現(xiàn)象。

造成這種現(xiàn)象的原因就在于手機作為一種實體并無法成為用戶數(shù)據(jù)的核心,整體邏輯也不可能脫離所設計的日常使用環(huán)境。變身電腦的功能永遠屬于附加功能。

 

構建“Work Together”生態(tài)

三星Galaxy Note 10對于Dex功能的改進,無疑提升了手機與電腦之間的協(xié)作能力。而這恰恰是目前擁有手機、筆記本,甚至是手表、平板等多條終端產品線廠商的集中選擇,讓手機、筆記本、手表、平板之間更好的協(xié)作,可以大大提升用戶的品牌忠誠度,構建自家產品的生態(tài)閉環(huán),也能發(fā)揮各個設備的長處。

這方面構建的最好的無疑是蘋果,當年蘋果的“They work together beautifully”的海報,甚至還引來過消費者在社交網(wǎng)絡中秀出個人蘋果“四件套”產品的風潮。多年以來,蘋果一直通過軟硬件的結合,來提升多設備間的協(xié)作能力,例如在macOS High Sierra系統(tǒng)中對于備忘錄應用的升級,用戶可以在電腦中進行文字記錄,同時使用手機進行拍照,拍照后的文檔照片會自動加入到文本中正在輸入的位置。而像AirDrop則是蘋果一直的以來的優(yōu)勢功能,可通過藍牙、WiFi在設備間來快速傳輸文件;桌面文件可以通過iCloud在不同設備中進行同步更新;Pages、Numbers、Keynote中的文件可以隨時進行同步,甚至連上一次在別的設備中最后的光標位置都能分毫不差。近年來,蘋果還將AirPods、Beats藍牙耳機產品很好的整合進了蘋果生態(tài)中,可以實現(xiàn)貼近即配對,大大縮短了藍牙配對的流程。在即將正式發(fā)布的下一代macOS與iPadOS中,iPad還能隨時變身為Macbook的另一塊臨時顯示器,拓展用戶的使用視野。

類似的產品生態(tài)整合方式,在華為手機與華為筆記本上也能發(fā)現(xiàn)聯(lián)動。在華為的Matebook產品中就標配有Huawei Share的NFC標簽,從而可以實現(xiàn)華為手機與華為Matebook的一碰傳功能,同樣可以進行圖片與文檔的傳輸,剪切板的共享,以及支持手機對筆記本進行遙控60秒錄屏,完成后的內容也能即時傳遞至手機中。

同樣,作為擁有手機、平板、筆記本產品的Google來說,則是直接通過Google全家桶來讓產品間形成更好的協(xié)作關系。然而,Google的設想其實更具理想化,更加以需要一個全覆蓋的高速網(wǎng)絡為基礎,類似像Google Docs這樣的辦公工具、Google Keep記事都十分依賴網(wǎng)絡,就連Google自己也不得不主動想辦法來方便用戶使用,例如在Chrome OS上讓一些應用可以離線運行,以及讓Chrome OS兼容Android應用。不過,Google目前這樣并非最優(yōu)體驗的多設備協(xié)作模式,卻指向了未來多設備協(xié)作的最終核心—云。

 

一統(tǒng)多設備的云

以往,人們在多個設備中間一定會選擇一臺設備作為所有設備的核心,這臺設備管理連接著其它設備,匯集著其他設備的數(shù)據(jù),擁有最大的空間,最強悍的性能,讓絕大多數(shù)最具挑戰(zhàn)的任務迎刃而解。

最開始,這臺設備無疑就是電腦,電腦擁有更高容量的硬盤空間,通過USB端口來匯總音樂播放器、MP4、手機,以及一些可穿戴設備中的數(shù)據(jù)。外接設備中的大量內容也依賴于電腦端的傳輸。當時,蘋果的設備的首次開機激活都要通過電腦中的iTunes程序來完成。

在這個手機成為每個人的主力電子產品的時代,手機的容量已經可以飆升到了512GB,處理器能力可以超過一些輕薄筆記本產品。但可惜的是,手機并沒有成為所有設備的核心。IT廠商在手機還沒發(fā)展至如今這樣性能過剩的時候就規(guī)劃出了下一個多設備的核心,那就是云。以蘋果生態(tài)為例,2011年喬布斯親自上陣發(fā)布iCloud,喬布斯當時表示:蘋果未來會將數(shù)據(jù)的處理中心轉移到云計算平臺上,我們所有的設備都有具有聯(lián)網(wǎng)功能,所以這種數(shù)據(jù)服務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。也就是從那時候起,蘋果的設備開始逐漸不需要使用iTunes進行首次開機激活,也不再依賴iTunes進行備份,這一工作被iCloud所接管。如今,iCloud已經成為了蘋果多設備間的紐帶,AirPods在個人不同設備上的配對也借助iCloud變得體驗更佳。

此外,盡管電腦核心位置的削弱可能會讓PC或Mac的銷量受到影響,但云服務顯然為廠商帶來了新的增值業(yè)務項,以iCloud為例,贈送給每人用戶的5GB容量在開啟相冊備份后明顯杯水車薪,系統(tǒng)也會不時彈出iCloud存儲空間告急的提示,隨即每月多花6元錢擴容iCloud空間變成了不少用戶的選擇。

Google在培養(yǎng)用戶對于云的使用習慣上更為激進,今年新發(fā)布的Pixel 3a僅擁有64GB的ROM,對于當下用戶而言很容易出現(xiàn)空間告急的情況,但Google卻同時贈送用戶在Google相冊中的無限制的免費云存儲。此舉與Chromebook產品一貫配置較小容量的硬盤空間,同時贈送用戶更大的Google Drive空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。

打開目前的iCloud網(wǎng)頁版界面,登陸后會以一種與iOS界面類似的方式呈現(xiàn),用戶還能直接跨平臺在瀏覽器中使用Pages、Numbers、Keynote處理文檔。另一方面,Google也在今年發(fā)布了云游戲平臺Stadia。一些網(wǎng)絡安全解決方案商,也為重視數(shù)據(jù)安全的公司、政府機構開始提供云桌面的解決方案。不少城市的網(wǎng)絡也開始進入雙千兆時代,為云應用的網(wǎng)絡需求提供了保障。

同時,一旦用戶的工作、健康、娛樂數(shù)據(jù)大量存儲于云端,同時云還能很好的協(xié)同多設備間進行配合工作,用戶將更難以拋棄現(xiàn)有平臺,他的下一臺設備還將是該廠商生態(tài)鏈中的產品,同時還將貢獻更多的云上消費。

編 輯:值班記者
聲明:刊載本文目的在于傳播更多行業(yè)信息,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。如網(wǎng)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。本站聯(lián)系電話為86-010-87765777,郵件后綴為#cctime.com,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(lián)系方式,進行的“內容核實”、“商務聯(lián)系”等行為,均不能代表本站。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。
相關新聞              
 
人物
工信部張云明:大部分國家新劃分了中頻段6G頻譜資源
精彩專題
專題丨“汛”速出動 共筑信息保障堤壩
2023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
中國5G商用四周年
2023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
CCTIME推薦
關于我們 | 廣告報價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隱私聲明 | 本站地圖
CCTIME飛象網(wǎng) CopyRight © 2007-2024 By CCTIME.COM
京ICP備08004280號-1  電信與信息服務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5000771號
公司名稱: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
未經書面許可,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、鏡像